從零開始的時間管理術:Life Coach 幫你為學習留出空間
- 法憲教練
- 4月28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你不是沒時間,而是時間被別的東西悄悄佔據了。
很多客戶來找我時都說:「我其實很想學,但生活真的太亂了」、「等我忙完這一陣子就會開始」,但一陣子又一陣子,學習總是被排到最後一順位。
這篇文章,不講「早起背單字」、「番茄鐘工作法」這種你早就知道卻做不到的事情,而是從教練角度,分享如何用真實可行的方法,幫自己在生活中為學習留出空間。
不需要完美,也不需要一口氣排滿行事曆,只需要從理解你當下的節奏開始,讓學習自然融入生活。

一、時間不是真的不夠,而是被預設用光了
你以為你「沒空」,其實只是「預設要先做別人的事」
很多人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滑手機、處理別人的訊息、回覆工作訊息,等到真的有空了,已經沒力氣學習了。
教練常會陪你一起盤點:你的時間都被誰拿走了?哪一段時間是你「本來想留給自己,卻被壓縮」的?
我們不是硬要你改變整個行程,而是找到哪一段時間可以從別人手中,收回來留給你自己。
生活裡的「小縫隙」,才是真正的黃金時段
有位客戶說他真的沒有時間,但我們一起回顧他的生活紀錄後發現:每天開會前的 10 分鐘、午餐後到下一場排程前的 15 分鐘、通勤途中沒戴耳機的 20 分鐘……這些時間零碎但可用。
於是我們設計了一套「縫隙學習法」:把這些不連續的時間拿來做簡單但有累積感的任務。他驚訝地發現,一週下來他居然能完成完整一章內容。
二、建立「能呼吸的時間框架」,而不是逼死自己的行程表
什麼是能呼吸的框架?
有重複性,但不是每天都一樣。
有明確邊界,但不是高壓緊逼。
有選擇空間,而不是只有「要嘛全做完、要嘛全放棄」。
教練會這樣陪你設計
我們不只訂一個「每天幾點學習」的表,而是設計一套「適應你狀態的選擇地圖」:
心情好 → 深度任務(寫作、創作、學習筆記)
普通 → 輕任務(看一段影片、做複習)
很累 → 微任務(聽語音、看一句話)
客戶的真實回饋
有位客戶說:「我從來沒想過可以根據『今天的我』決定要做多少,而不是根據理想中的我。」
這種設計的重點不是「照表操課」,而是「給你選擇,讓你每天都能做一點」。

三、學習這件事,不能等到時間有空,而要幫它保留位置
「我會等我比較有空再學」這句話的問題是——你永遠不會有空
你需要的,不是有空才學,而是先把學習放上去,讓其他事圍繞它來安排。
這聽起來很反直覺,但其實很實際。像一位客戶說:「我現在會先在日曆上每週畫三個『學習方塊』,再安排會議和雜事。以前是反過來,學習永遠排不到。」
這種方式能改變你對時間的主動感,也是一種對學習的自我承諾。
四、把「想學什麼」「怎麼學」都提前想好,省下當下的猶豫能量
你不是學不起來,是每次開始前都要重新決定太累了
我常和客戶一起做的第一件事,是設計「學習選單」:
⏱ 5 分鐘可以做的:複習卡片、讀一段摘要
⏱ 15 分鐘可以做的:看一段影片、做練習題
⏱ 30 分鐘以上才做的:寫筆記、輸出式任務
這樣無論你今天時間多寡、狀態高低,都能立刻從選單選一個來開始,而不是一直卡在「要做什麼比較好」這個問題上。
小提醒:學習選單不需要很精美,但需要「你有興趣且做得到的項目」。
五、時間管理,其實是情緒管理的延伸
很多時候不是沒時間,而是「當下那個你」根本不想學
學習跟意志力無關,跟狀態有關。
教練會問你:「今天的你願意做多少?」 而不是問:「你應該做多少?」
一位客戶曾經在準備考試期間,每次一失誤就整天放棄。我們一起設計了「學習彈性日記」,每天結束前記錄:
今天有多少行動力(0 – 10分)
今天讓我最難開始的原因
明天想給自己的一句話
她說:「這讓我慢慢對自己寬容,也更願意回到進度裡。」
情緒有出口,行動才有續航力
很多人不是輸在沒目標,而是每天都在跟內在的罪惡感打仗。
教練會設計讓你能「說實話的時間」,讓你能停下來說:「我今天真的很煩」,也能說:「我今天雖然很累,但還是有做一點。」
這些微小的情緒修復,其實比任何打卡表還更能讓你持續出現。
你不需要更多時間,你需要一個開始的方式
你不是需要更多時間,而是需要一個更願意為你保留空間的自己。真正的時間管理,不是把行程表塞得滿滿的,而是學會從混亂中撥出一點點屬於自己的起點。
從零開始,意思不是「從什麼都沒有」,而是從重新定義什麼叫做有效、有感、有餘裕的時間安排。你不需要參照別人的黃金早晨、完美規劃,而是慢慢找回:你最真實、最柔軟、最願意開始的那一刻。
這一切,不是為了讓你變成超人,而是讓你從今天起,不再錯過自己真正想做的那件事。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開始,那就先從一件事做起:把學習這件事,寫上你的行事曆。
不需要做很多,不需要馬上變成學霸。只要那一天你願意為自己留出 10 分鐘,那就是你開始的地方。真正的從零開始,從你開始對自己說:「這件事,我願意為它留一個位置。」
[ 從零開始的時間管理術 ] 練習
如果你想進一步讓這篇文章的觀念成為你生活中的新習慣,這裡有一個簡單可行的「7 個起步挑戰」,你可以自由修改、印下來貼在桌前,或直接寫在 Notion/行事曆上:
Step 1|觀察時間流向
不要修改任何行程,只做紀錄:你從幾點起床?什麼時候在做什麼?
在當天結束前,花 5 分鐘寫下:「今天有哪些時間被意外佔走?」
Step 2|空出 10 分鐘
在今天的任務中找一段 10 分鐘,把手機調靜音,做一件學習相關但無壓力的事:看影片、寫筆記、看一頁書都可以。
練習一句結束語:「我今天為自己留了一點空間。」
Step 3|設計你的三種學習模式
為自己設計:「有精神的我」、「普通的我」、「超累的我」適合的三種行動
每一種狀態底下都至少放一件你願意做的事情
Step 4|開始日曆標記
找出這週最想保留給學習的三個時段,標上顏色(或在 Notion/Google 行事曆上畫塊)
把它們想像成跟他人約好的會議,不能隨便取消
Step 5|建立小儀式
練習一個你喜歡的開場與收尾儀式,例如:喝一口水、點個香氛、寫一句感謝話
儀式的目的不是裝模作樣,而是為你的大腦設定「我正在進入一段關於自己的時間」
Step 6|分享一點什麼
把這週你做過的一次小學習分享出去:寫貼文、丟給朋友、或貼在自己的學習牆
被看見會讓內在感覺這件事「有重量」,也是一種承諾
Step 7|復盤:從零走到這裡,我發現⋯
寫下一句這週的心得:什麼最困難?哪個行動你最喜歡?未來想維持哪一點?
最後,跟大家偷偷透露一個五月的活動
我們將跟 Hahow 合作推出一個
「線上課程」結合「陪跑教練」的活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