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總是提不起勁?Life Coach 來破解學習拖延的 3 個心理盲點

  • 作家相片: 法憲教練
    法憲教練
  • 4月26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明天再開始好了。」

「我只是還沒準備好。」

「再滑一下手機也不會怎樣吧?」


你不是不想學,而是陷入了一場「心理內耗」。如果你也曾經在工作中提不起勁,在英語學習、考試準備時拖延不前,那麼這篇文章就是為你寫的。


身為一位 AndAction 的 Life Coach,我陪伴許多學習者突破卡關與自我懷疑,發現學習拖延,其實不只是時間管理問題,更是心理盲點的結果


讓我們一起來破解這三個最常見的心理盲點,找回主動學習的動力與節奏!






心理盲點一:「我還沒準備好」


其實我們只是在逃避對未知的不安


這句話表面上是在等待時機,實際上常常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當我們面對不確定或陌生的事,大腦會感到不安,為了保護自己不被打擊,會自動讓我們拖延,盡量晚一點再開始、甚至不要開始,因為「沒開始就不會失敗」。


讓事情變得清楚一點


身為一個 Life Coach,我常常就會陪伴客戶,一起去面對那個他一直覺得還沒準備好的情境,與他一起訂好要面對的明確時間點、地點,然後仔細看看這當中還有哪些沒準備好的部分。


往往越模糊的事情,越容易讓人有一種恐懼感(因為人總會對未知感到恐懼),所以當我和客戶一起去看這件事情時,往往就覺得事情好像沒這麼難了。


讓事情變得小一點


即使事情真的有可能很難,我們也可以將它先切割得小一點,

人們常會依據自己對成功機率的預估決定是否行動。


你可以去設計出「只看 5 分鐘」的任務、這「一週就能完成」的事情,把目標改為「打開它」而非「完成它」。與其等有信心再開始,不如透過小勝利建立信心。



心理盲點二:「我太懶了」


實際上是決策疲勞與能量枯竭


你可能從早上一起床就拿起手機、吃個早餐開啟電視被各種資訊灌入腦袋、出門前要選擇自己要穿哪件衣服。


每一個選擇都會消耗的你注意力,大腦前額葉會逐漸出現決策疲勞,導致自控力下降。這時的你不是不想做,而是「真的做不動」。


盡量減少決策次數


去審視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決策力都花在哪裡,有時候真的不是你太爛、太廢了,而是你每天要處理的事情真的太多,腦子從早到晚都在運轉。


你不是不夠努力,其實你是一直沒空留給自己。


盡量減少壓力、情緒消耗


在壓力和引發情緒的環境,也可能更讓你感到能量消耗、效率也會降低。


因此當你在工作或學習時,盡量讓自己處在無壓力的狀態中,例如邊喝咖啡邊聽一段內容。你的身體會先感受到安全,心智才願意打開。



心理盲點三:「我就是不夠自律」


我們真正缺的是合適的機制


我們常習慣把執行力不足歸咎為「不夠自律」,但事實上,沒有人天生下來就很自律。


其實拖延的根源,往往是沒有為自己設計出「能夠持續的機制」。


設計一套機制讓自己固定去做事


找到一個適合你的時間、地點,之後再把他固定下來,例如你覺得每天晚上 20:00 - 21:00 是你精神最好的時段。


就固定在每天晚上 20:00 - 21:00,排定去學線上課程,盡量不要任何事情打擾這段時光。幾週後,你就會變成了「不用催就會開始」的人。


設計一套機制給予自己回饋


在完成你安排的行動後,給自己一點小小的獎勵:

  • 把這次的學習成果發到社群上讓人看見

  • 買一杯手搖飲或是喜歡的甜點

  • 在習慣追蹤表上打勾,讓自己看到自己的堅持


這些微小但明確的回饋,會讓你的大腦更期待下一次的學習行動,也會讓行動這件事更有「溫度感」。



拖延不是一種缺陷,它只是我們對自己的誤解


我很多客戶剛來找我時,都會說:「我就是一個很容易拖延的人,從小就這樣了。」但在一次次的對話中,我們常常發現,那些他們以為是「個性」的東西,其實只是沒有被理解、沒有被照顧的心理狀態。


拖延,是內在保護機制的外顯


拖延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在用你僅有的方式,努力保護自己避免受傷。你可能正在處理焦慮、恐懼、內疚、自我懷疑,而這些都很真實。


與其改變自己,不如重新設計方法


你可能不需要變成一個「超有自律的人」,你需要的,是讓自己有足夠好能量、簡單的小任務、對自己友善的回饋。


與自己和解,行動才能持續


當你開始理解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你才有可能重新開始。不是硬逼自己去做,而是設計出「你會想做的方式」。這不只是效率問題,而是自我尊重與照顧的開始。


如果你也曾被拖延困住,不妨問問自己:「我現在最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也許是空間,也許是節奏,也許是有人陪你一起慢慢走過。


讓我們用一點自我同理,減少內耗,為自己設計出真正願意前進的路。



最後,跟大家偷偷透露一個五月的活動


我們將跟 Hahow 合作推出一個

「線上課程」結合「陪跑教練」的活動

同時會有很多領域的專業老師一同參與🔥🔥


記得持續保持關注!

你將會得到最優先的活動資訊!

 
 
 
錨點 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