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報 Free Hug No. 2》探索努力的新意義
- Chloe教練
- 4月1日
- 讀畢需時 12 分鐘
已更新:4月8日
每月送達的一份擁報,來自 AndAction 的 Free Hug。

好久不見了!你最近還好嗎?
我們知道在這個時代活出自己
想要的樣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年我們開始嘗試了一個名為
「擁報 Free Hug」的計畫,
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方式,與你保持聯繫,不管你在面對什麼生活中的大小事,
都能遠遠的給彼此一個 Free Hug,
共同慶祝人生每一個獨特的經驗。 -AndAction 團隊
探索努力的新意義-總編輯引言
探索努力的新意義-總編輯引言
本期主題的發想來自於 AndAction 今年 4 月的 Open Mic 活動。那天,我們在小樹屋裡聆聽了教練夥伴們分享他們從生命中獲得的禮物。
其中一位夥伴的分享主題是「爸,我不想努力了!」這句話在一般情境下,常被用來表達說話者希望依賴對象,從而獲取對方的資源與支持。然而,在這位夥伴的分享中,我們聽到的並不是這樣的概念,這引發了大家在會後的深刻討論。
在台灣的五六十年代,「努力」代表著「只要願意做、多花點心力,就能發家致富」。在那個經濟起飛的時代,努力確實造就了許多成功的故事。因此,那個年代的人們自然而然地將「努力」奉為圭臬,因為它為他們帶來了實際的好處和成就。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至今,這種「願意做、花心力,就能發達」的努力方式,是否仍然適用?這可能是九零年代到千禧年後的年輕人心中常有的疑問。「__,我不想努力了。」這類較為輕鬆嬉戲的言論,也逐漸成為流行用語。它的流行,實際上揭示了我們社會中的某些變化和思考。
我個人認為,「努力」一詞背後蘊含的意義,如同生成式 AI 衝擊現代社會的「工作」一樣,需要我們重新賦予它不同的內涵。本期《擁報 Free Hug》邀請了教練夥伴與我們一起探討、交流關於「努力」的現代意義。我們希望能夠與你一起探索,現代的我們該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和思維,賦予努力新的意義。
希望本期的電子報能夠啟發你,讓我們一起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努力方式,賦予它新的價值和意義。

那時的我,以為光是努力就能成功
AndAction 專欄|法憲教練
努力也有倖存者偏差
在成為教練之前,我曾是一位很努力的網站工程師、創業家。我渴望功成名就、期待用程式和科技影響世界,當時的我,想成為像賈伯斯一樣努力的人。
或許,也是受那時的社會氛圍影響,在新聞、社群媒體上,人人都在讚頌賈伯斯(就像現在的黃仁勳一樣)。大家都喜歡那種努力了幾十年然後成功的勵志故事,習慣把成功連結上努力,卻忽略了倖存者偏差——可能有成千上萬跟他一樣努力卻沒成功的案例。
為什麼我曾對努力執著
當時的我,想成為像賈伯斯一樣努力的人,因為,決定成功的因素,主要包括命運、運氣和努力。
「命運」是我們出生時就決定了:是否生在富裕的家庭、父母的背景夠不夠硬,身旁有多少資源、人脈等,都會影響我們人生的成功與否;
「運氣」是老天決定的:人生方向有沒有選對、一路上有多少貴人相挺、擅長的方向是否與這個世代趨勢相符,也都會是成功很重要的因素;
唯一只有「努力」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有沒有專注在擅長的領域、是否足夠理解市場動向和需求、下班後有沒有花更多時間充實自己,都會直接影響人生的成功。
過度努力的代價
因此,那時我超努力,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在工作當中,我不看劇、很少滑手機,也沒有所謂的下班時間。一週七天、每天工作十四小時,整天面對一台電腦,我期待這樣高強度的努力會讓我變得不一樣。
兩年後,我的確變得不一樣了,我的身體變更差了,胸口時不時就會疼痛,心中會莫名感到憂鬱。
然而我一直期待著的那個成功,卻遲遲沒有到來。我知道,如果再這樣下去了,我遲早會瘋掉,於是,我開始向外求援。我諮詢了心理醫師、看了好多影片和書籍、學習了靜心冥想、寫了一整年的反思日記,試圖重新找到自己要什麼。
放下努力:尋找平衡與自我價值
也在那段期間,我學會了放下,我告訴自己,即使不那麼努力,我仍然是有價值的。
在那之後的幾年,我找到了更好的平衡,在工作上,我仍然認真投入,而同時也讓自己做很多不用那麼努力的事情,例如唱歌、做瑜伽、發呆、畫畫等,後來反而讓我在工作上有更大程度的進展。
在這個時代裡,有太多人跟當時的我一樣,用盡全力追逐著對未來的期待、燃燒著健康、壓抑著情緒,最後都成為了倖存者偏差下的受害者。然而,我並不否認努力的重要性,因為我確實也從當初的努力受益,達成了一些我很想完成的目標。
生命中的每個成就,必然包含著努力的成分。所以當這幾年很多人高喊著「我就爛」、「阿姨,我不想努力了」,把「不努力」視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心態,我也不全然認同。我認為,在努力與不努力之間,我們需要依照自己當時的需求,取得一個平衡。
努力與平衡:從薄伽梵歌汲取的智慧
而如何在努力中達成平衡,我想分享印度的經典《薄伽梵歌》中的故事,那是一個關於努力與否的兩難選擇,王子阿朱那(Arjuna)猶豫著是否要上戰場與他的親戚抗戰。
他可以有千百個理由不應戰,因為敵方有很多是他親愛的家人、朋友、老師、百姓,他沒有勇氣拿起武器砍向他親愛的人。不努力,就不用扛起這些自責的情緒。然而,他若不上戰場,便會失去更多相信他、支持他的人們,導致局面失控,走向更不好的方向。
他的軍師克里希那(Krishna)看見了他的猶豫,便告訴他:「很多事情不是你能決定的,快醒過來,每個行動都會有後果,你無法掌控行動的後果,但你可以完全掌控你所做的行動。
當行動發生後,不要坐在那裡懊悔,每個懊悔只會帶來另一個懊悔的後果。」他告訴阿朱那必須「抗戰,但不戀戰」,只是盡了自己該盡的責任,但不要過度關注最後的結果。這才重新喚起他的信心,重新面對戰役。
努力很好,但不要太累
這也是我對於努力的看法——努力,但不愛上努力;行動,但不依戀行動。我們都需要為生活、為工作、為重要的人事物負起責任,做出一些努力。同時,不要太沈迷於努力和後面的結果,很多事情也都不是自己能決定的。
適當的努力就像我們準備搭乘火車去某個目的地一樣,首先必須要努力搶到票、趕上火車,進了車廂就可以靜靜坐下,不用在火車上奔跑,因為光是努力並不會幫助你更快到達目的地。

潛藏危機的教練行為
教練實作專欄|彥麒教練
教練努力幫客戶創造改變,為什麼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作為教練,我們的目標是幫助客戶達成他們的目標並實現自我成長。然而,尤其是對於新手教練來說,過度努力幫助客戶可能會帶來一些倫理問題。這篇文章將探討這個議題,提醒新手教練要保持適當的界限,並在需要時尋求督導教練的協助。
過度努力的風險
教練倫理中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過度努力和權力濫用的風險。當教練過分努力時,容易出現意圖與行為不一致的情況。新手教練尤其容易陷入這種狀況:想要證明自己身為「教練」的價值。
迷思一:用努力來彌補自信不足
許多新手教練對於自己的能力不夠自信,會嘗試用過度努力來彌補這種感覺。他們心中常有這樣的想法:「感覺客戶反應好像不是很好,我還不夠,我應該要再努力一點,給越多客戶一定能感受到我的價值。」然而,這樣的心態可能會導致教練忽視了客戶自身的主動性和需求,而過度干涉客戶的成長過程。
迷思二:努力越多,成功越大
另一個常見的迷思是,教練覺得自己越努力,客戶就越容易成功。然而,這樣的努力可能會讓教練過度投入,忽視了教練與客戶之間應有的界限。教練的角色應該是引導和支持客戶,而不是替客戶做決定或過度干涉。
案例分享:小明的故事
小明是一位充滿熱情的新手教練。他相信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客戶就一定能達到他們的目標。在一次與客戶的會談中,客戶表示希望能減少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小明立刻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為客戶設計了一個詳細的壓力管理計劃,並不斷地追蹤客戶的進展。
起初,客戶對小明的計劃感到很滿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客戶開始感到壓力更大,甚至對教練會談產生了抵觸情緒。小明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自己這麼努力,反而讓客戶感到更加壓力重重。經過與督導教練的深入討論,小明意識到自己過度干涉了客戶的生活與決策,忽略了客戶本身的需求和節奏。
提醒:關注客戶,保持無我反思
其實我們都明白,教練的服務應該始於客戶的需求,而不是教練自己的心態。過度努力可能會導致教練將注意力放在解決自己的問題上,而非真正幫助客戶。有時候並不是我們有意這樣做,而是潛意識在運作。因此,教練需要持續反思和批判思考,以確保自己的行為符合教練倫理規範。
在課堂中,我們提到相對於教練技術,教練精神與教練倫理更加重要。當你「身為教練角色」時,可以試著思考以下三個基本策略,以保持教練倫理:
建立清晰的界限:教練應該與客戶之間建立清晰的界限,避免過度干涉客戶的生活和決策。
反思和自我批判:持續進行反思和自我批判,確保自己的行為符合教練倫理規範。
定期接受督導:定期與督導教練進行會談,獲得專業的指導和支持。
最後一道保險:建立信任的關係
此外,教練應該與客戶建立基於信任的關係。當出現誤解、斷裂或失望時,教練應該積極進行對話和調解,聽聽客戶的想法,以重建理解和信任。這不僅能降低倫理風險,還能促進客戶的成長和發展。
別讓你的努力成為你的絆腳石
我深知所有教練的初心都是善意的,都是想幫助他人。然而,教練的本質是一門影響人的技術,我們必須更加重視教練倫理。
保持謙卑和開放的心態,持續反思和自我批判,不讓過度努力成為我們最致命的弱點。因此,當你發現自己有過度努力的傾向時,請記得尋求督導教練的協助,這不僅是對自己的成長負責,也是對客戶的尊重和保護。
願我們每一位教練,都能在專業的道路上,持續學習、反思和成長,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倫理意識。這樣,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服務客戶,也能在教練行業中樹立良好的榜樣。

努力都沒用...我好沒用
5th 初階/4th 進階培訓教練|芝晴 Sesame
我的教練客戶 A 曾對我說「再怎麼努力都沒用,我好沒用…」聽到的當下我真的是五味雜陳。因為自己也曾經走過這段日子,想起那段日子的無力感時,感覺像被水底的漩渦緊緊抓住往下沉沒,任誰也打撈不起來。
我慢慢的對 A 說:「我理解你的感受,因為我也曾經費盡全力卻沒有任何進展,我不斷懷疑我自己。那種無力感以及迎面而來躲不掉的低潮,我懂。我能感受你真的很努力,或許我們可以一起尋找更有效的方法,你願意試試看嗎?」
A 流下眼淚,輕輕的點點頭。我誠摯的為他感到開心,因為他並沒有真的放棄自己,還願意再為自己做一些嘗試!
我問 A 說:「你願意分享你曾經做了哪一些努力嗎?」 A 分享著他曾經做過的方法及出發點。
聽完他的分享,我跟他說:「你知道嗎?我從你的分享中感受到你滿滿的愛,這令我非常感動,擁有這些的你是無價的!」
A 愣了許久,沒想到我會看到他隱藏在深層自己也不知道的那一面。頓時我發現緊緊抓住 A 的漩渦漸漸的消失,A 逐漸浮上水面,他也願意拉著我的手一起慢慢向岸上游去......

這麼努力是要去哪裡?
4th 初階培訓教練|諾亞
愛麗絲夢遊仙境裡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台詞,大致的意思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走這邊或那邊有什麼差別?如果你想要到達某個地方,那你一定會做到,只要走得夠遠就可以。」這段對話讓迷茫的我彷彿看見前方的燈塔,雖然有點模糊,但至少有了前進的方向。
當時的我只知道,我不想走上社會為我鋪設好的道路:讀書、畢業、工作、賺錢、買房、結婚、生子,接著教導孩子重複我的人生,讀書、畢業……,社會試圖說服我乖巧地遵循規範,再遵循傳統地將下一代也塞進同樣的框架當中。我知道我完全不想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迷茫來自衍生的另一個問題:我不知道自己想要走的另一條路是什麼?我感覺很累,竭盡全力對抗社會框架,但撐開框架以後,等著我的卻是另一片荒蕪-什麼都沒有。我困在那裡,撐著框架想著,也許我應該回去乖乖待著?也許我根本可以不用努力,只要乖乖跟著指示走就好,那裡至少充滿確定性。
愛麗絲跟柴郡貓的對話,給了我新想法:我不是不想努力了,而是不知道我這麼努力可以去哪裡;雖然不知道掙脫框架之後要去哪裡,但是我可以繼續向前,給努力一個方向和一段時間,只要繼續向前,走得夠遠,終究會看清岸上的燈塔,找到想要停駐的港灣。

教練也不想努力了
2nd 初階/進階培訓教練|米拉
曾經,在與客戶進行教練服務時,他表達出的內在動力幾乎為零。但他不知道的是,身為教練的我正處於跟他類似的階段。我也不想努力,看不見生活因為努力而朝期望的方向改變。
我才明白,不論掌握了多少方法和理論、擁有多好的人際關係和支持系統,也會遇到這樣的狀態。在自我體感和所學之間來回切換,既是挑戰,也是成長的禮物。「我是教練,如果我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怎麼協助客戶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樣的羞愧像<現在是星期五晚上>的歌詞一般,每天在腦中反覆播放。
那段時間,我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感到抱歉,伴隨著自我價值感的低落。我看著自己提不起勁、拖延想做的事、得到罪惡感、被擊倒、再次陷入無力的循環,甚至想著「如果可以一覺醒來就消失在世界上就好了。」我希望你知道,你不是這世界上唯一孤單的人。那麼,我又是如何走出循環、慢慢好起來的?
面對自己逐漸變老的事實,承認自己沒有達到年少時對這個年齡的期望。並且開始剖析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問自己「如果一輩子不做這件事可以嗎?」「是做了失敗死了這條心,還是乾脆放棄?」
我選擇用過去那種單純清新的魔法 — 來破解我的早發性中年危機 — 重溫自己曾經全心全意投入的感受,它提醒我,透過內在動力去追求真正想要的人事物是很直覺的,這種力量超越任何外在的說服。
然後,我讓自己放個長假,把改變行為拆解到非常細小的步驟。在慢慢執行的過程中安排自己更早睡、更早起、吃得健康,每週去體驗幾種可能喜歡的運動、跟喜歡的人互動,還有吸貓。
我現在相信,改變存在靜摩擦力,那些看似無效的努力,是改變的必要累積。透過重新剖析自己,我再次感受自己由內而生的那種俗稱「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的魔幻力量;要培養的是耐心,在邊等待內在動能續力的過程中,陪伴自己、讓自己從生活中找到微小的幸福感,慢慢就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改變方法,進而有機會過自己理想的生活。

AndAction 近期活動分享
教練培訓課結束一陣子了,是不是有點懷念培訓課中遇到的有趣同學們,想了解跟你ㄧ樣在意成長、想要幫助自己、親友或陌生人的夥伴們上完課後,都經歷了什麼?開啟了新的旅程嗎?成功轉職、擁抱停頓還是開始了教練職涯呢?
歡迎所有經過培訓的夥伴與我們在 7/19 星期五晚上 chill 一下,輕鬆相聚。期待見到你,聽到你的故事,為彼此激盪出不同的啟發與想法 ◡̈

看完培訓教練夥伴的分享,你是不是也心癢癢的想要跟《擁報 Free Hug》的讀者們來點互動呢?歡迎所有經過培訓的夥伴與我們共同創造精彩的內容。期待收到你的投稿,為讀者們帶來不同的啟發與體會!
《擁報 Free Hug》Editorial Team
Contributors
以上是本期《擁報 Free Hug》的全部內容,歡迎你回信跟我們分享你的啟發、敲碗你想要看的主題,或是簡單的留下鼓勵,都會給我們編輯團隊很大的力量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