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報 Free Hug No. 8》用你的標準過濾生活
- Chloe教練
- 4月8日
- 讀畢需時 11 分鐘
每月送達的一份擁報,來自 AndAction 的 Free Hug。

用你的標準過濾生活-總編輯引言
2025 年在我們眼前展開,主編諾亞在這裡代表 AndAction 團隊祝福所有人,祝大家在一路前行的過程中,探索自己、支持自己,最後成為理想的自己,在這段路上, AndAction 願意做你最強大的後盾,給你最溫暖最有愛的支持,「我們挺你,成為你想要的樣子!」
新的一年,我們從「生活品質」開始持續探索,在這一期的主題中,我想要透過這個月的探索,送給你一句提醒「用你的標準過濾生活」,不論對你來說,高品質的生活是什麼型態,你都值得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如同 《AndAction 如何塑造教練文化》中提到,把持你的原則。你決定的原則與底線,是在這個資訊龐雜、是非難辨的世界中,幫助你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環境的重要元素。
當然,隨著你持續成長,難免會遇到原則難以把持的時候,除了直面挑戰以外,挑戰同時也代表一個很好的機會,檢視自己的原則是否足夠清晰?是否有一些彈性的空間?
現在的生活模式,要完全獨善其身是相當有難度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夠在自己身邊創造一個足夠開放,同時保有自身原則的空間,肯定可以幫助我們更靈活的應對生活的一切。
提升你的生活品質,並不是一個「加法」,更多時候需要你的「減法」,在我們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之下,要如何調配生活中種種事物的比例?這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一切仰賴你在生活中保持探索,隨時調整與應對。
對某些人來說,金錢是最重要的,對另一些人來說,獨處是最重要的,也有些人認為,光是能夠好好吃飯、好好休息,好好地做一件事情,就能夠提升他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如果仔細觀察自己的需求變化,也可以發現,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中,提升生活滿意程度的那個關鍵因子,一直都在變。
如果要提供一個值得你帶走的一個想法,我希望你可以:真誠地看待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當下的需要,自信又自在地做決定,用你自己的標準,過濾你的生活。
祝福你的 2025 看見自己的需要,並且勇於爭取你想要的生活。

關於社群經營之 AndAction 社群可能不適合你
AndAction 專欄|法憲教練
「上完這個培訓課進入社群後,可以保證我每個月增加多少收入?」
類似的提問,時常出現在 AndAction 的初次對話中。面對這樣的人,我們多半會選擇勸退。
並不是以教練服務賺錢有什麼問題,而是當收入成為唯一目標時,學習與交流的深度常常會被忽略。
這樣的心態,與我們希望營造的社群氛圍並不一致。
AndAction 社群少見的兩種人──太勢利、太表面
在 AndAction,我們很少討論「如何快速增加收入」或單純分享「心靈雞湯」的內容。
不是因為它們沒有價值,而是因為我們希望吸引的是一群「願意真誠交流」、「開放探索改變」的人。
因此,我們的每一場活動和每一篇分享,都是以這個方向來設計。
社群爆炸的時代,如何經營自己想要的社群?
比起單純的教學或資源分享,經營社群更重要的是去「培養氛圍」、「塑造文化」。
當我們能吸引到價值觀一致的夥伴時,這個社群很自然就會出現凝聚力。
所以如果你想經營一個社群團體,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先確立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確定你想吸引怎麼樣的人群,以 AndAction 社群為例,我們希望找到這樣的夥伴:
渴望穩定生活的人
想找到平衡,在忙碌與安定之間找到一個能夠持續成長的平衡。
對生活有期待的人
相信每一步都值得用心經營,願意為目標和意義感投入努力。
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的人
不盲從潮流,而是關注自己真正的需求與特質,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
相信「互助」的人
樂於與人互動,並願意為彼此的成長增添助力。
希望帶來改變的人
不僅關注自己的成長,也希望能為身邊的人和環境帶來影響。
比起擴大社群人數,更該保護社群原則
為了延續這樣的氛圍,我們在選擇參與者時會格外謹慎。並非排斥誰,而是希望確保每一位加入者都能在這裡找到真正的共鳴。
我們認為,當大家的目的是「學習與自我探索」,而非單純「追逐短期結果」時,彼此之間的互動才會更真誠、更有力量。

教練如何協助客戶面對金錢焦慮?
教練實作專欄|彥麒教練
在當今經濟壓力不斷升高的時代,許多客戶面臨房貸、學貸與生活成本上漲的沉重負擔,使他們在思考生涯規劃時,將「經濟穩定」視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許多客戶甚至直言:「我需要再賺更多錢。」
在實際教練對話中,我們發現,這種對金錢的執著,並沒有帶來成長動機,反而使心理壓力愈加沉重、感到焦慮。
但當教練深入探詢「究竟需要多少錢」時,許多客戶往往語塞,或者才意識到自己從未仔細思考過金錢的實質意義。
因此,在這些對話中,我們逐漸明白,在金錢焦慮的背後正隱藏著客戶更深層的心理需求。
理解金錢焦慮背後的心理動機
在金錢焦慮的底層,我們常能找到三種核心心理需求:
安全感:在不確定的未來環境中,金錢似乎能降低風險,帶來一絲安定。
控制感:面對生活中無法掌控的變數,擁有金錢會讓人感覺擁有更多選擇和自主權。
成功的象徵的追求:若客戶尚未明確找到自我價值,社會對財務成就的肯定常使金錢成為他們評價自身的重要標準。
然而,由於金錢目標本質上難以徹底掌控。在金錢的追逐中,反而更容易引發更多不安全感與焦慮。同時,客戶若將注意力過度集中於金錢,他們往往也會忽視了其他能帶來意義和滿足的生命面向,如個人成長、未來願景及內心核心價值。
教練的角色:重建金錢與人生價值的平衡
在這樣的脈絡下,教練的工作並非直接「解決金錢問題」,而是協助客戶重新審視自身的核心價值,並理解金錢在整體人生中應有的位置。
教練透過提問與對話,引導客戶看見金錢焦慮背後的心理根源,讓他們以更全面的視角來審視自我,以下是四種面向的提問,幫助客戶釐清金錢焦慮並重新聚焦於更深層的價值:
1. 探詢金錢的深層意涵
「金錢對你的人生而言,究竟代表什麼?」
這個問題引導客戶挖掘金錢背後的心理需求,理解它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2. 探索金錢以外的核心價值
「除了金錢之外,你生命中還有哪些不可或缺的元素?」
「假設你已達成金錢目標,你接下來會想做些什麼?」
這些問題可引導客戶重心轉移至家庭、人際關係、健康與個人理想等領域。
3. 實際落實金錢計劃
「在你目前的生活條件下,什麼樣的金錢規劃與目標才最符合實際並能減低焦慮?」
透過制訂可行的金錢計劃,客戶能在穩固的基礎上一步步減少不安感。
4. 重新定義金錢與自我成長的關係
「在追求金錢目標的過程中,有沒有讓你真正感受到個人成長與意義的時刻?」
此類問題幫助客戶看見「賺錢」不僅是累積財富,也能是體會自我價值、學習與成長的過程。
耐心陪伴:從金錢焦慮到內在需求
在這四個面向的探索中,教練需要保持耐心與同理心,仔細傾聽客戶的想法與感受,並幫助他們回顧影響自身金錢觀的經驗與信念。
教練的重點不在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透過溫柔的提問與引導,讓客戶看見金錢焦慮背後的內心真正的需求,並重新定義生活的優先順序。最終,教練將協助客戶的不僅是解決單純的金錢壓力,更是幫助他們理解金錢在生命全局中的定位。

運動員人物故事電子雜誌
65+頁運動員人物故事+自我覺察地圖 #免費領取
培養你「面對困境的心理韌性」,讓你看見「多元方向的職涯選擇」
先前與協會理事長 - 荃鈺 @joey_radio 見面時,他和我們分享了很多他所看見運動員的
困境與願景,讓我們深有同感,因為這和 AndAction 面臨的客戶群有很多相似的經歷:
缺乏足夠社會支持,就被推到賽場上
真正被看見的,只有那少數(萬分之一)成功的人
不平等、被貼標籤、就業困難
在你做得好時,蹭熱度的人永遠不嫌少,
但或許,這個社會真的需要的,是在我們還正努力時,
就願意長期支持、陪伴我們逐步成長的人和組織。
感謝國科會「運科擴能計畫」支持免費公開下載這份精美的文件!

生活品質的美味,需要平衡調味
11th 初階培訓教練|小月
有人努力奔波賺了錢,卻都上繳給了醫院;有人用心服務著他人,卻忘卻自己的感受。在他們的眼神中,尋找不到那一絲亮光,汲汲營營的生活雖然習慣,但卻好像不是所想要的,可能是他們忘記了要去追尋「生活品質」。
對我而言,生活的品質不只是單一的追求,而是建立多種「元素」的平衡。那些元素不外乎就是:工作事業、金錢財物、身心健康、自我理想、情感陪伴、自由自在…等。這些元素需要相輔相成,才能讓我感受到我的生活品質是合格的。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生活品質對這些「元素」的比重需求會有所不同。曾經我將「麵包」視為「品質保證」的來源。我奮力的打拼、追逐,期盼能得到相應的成果。
奔跑到了最後,我得到了朝思暮想的麵包,咬下一口之後,卻是無盡的空洞,抬頭看著周圍的景色,我想不起來自己是如何到達這裡、也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前進。
那時,我才重新定義追尋的目標,在不影響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開始尋找著心裡的那個聲音。漸漸地也明白到,我的生活品質要好是需要將「心靈的富足」比重拉到最大。
心靈的富足是什麼?是身心沒有出現嚴重到影響生活的狀況;是經濟上不再盲目地追求數字的高低;是當有人需要時能夠為對方撐把傘、且當自己口渴時會有人遞上水;最重要的是,會聆聽著自己的心聲,在有動力時去執行,在疲憊的時候就休息,不再逼著自己踏著不屬於自己的步調跟方向。
在調整重心比重之後,我越來越喜歡這樣的生活與自己。社會環境所貼上的標籤,也慢慢地失去黏性,不再緊緊跟隨著我。甚至遇到煩人的事,也都能一笑置之。因為我喜歡著這樣的日子,那些較為不順的事情是我的另類(特殊)調味料,偶爾吃點別的,不也是一番風味嗎?
生活並不會一成不變,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維持好它的美味品質。

生活品質,可以吃嗎?
2nd 初階/進階培訓教練|Dice
工作之餘,我享受與人的精心時刻,而這個月出現三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對談。
這些並非為客戶,分別是: 一年不見的 A 好友 長年在外打拼的媽媽 認識 10 多年的 B 好友
A 好友分享,這陣子最能代表她的一句話「想要好好吃飯」,於是我們約在氣派的餐廳,決定享受一頓豐盛的晚餐。
但其實我很好奇,這位 A 好友,工作能力強且擁有多項才華,她能橫跨的事業可不少,我不禁想了想:「飯每天都要吃,但如此優秀的人, 連好好吃頓飯都是件奢侈的事情嗎?」這跟我想的美好生活,不太一樣。
「我有很多事情想做,但我想先好好睡一覺」,在一次與我媽媽對談,她提到了這句話。
關於她,無論是工作職場,亦或日常交友,給人印象永遠離不開療癒力滿點、值得信任等特質,被她接待的人總是享有 VIP 服務,她願意無條件的燃燒自己去照亮他人。
當我聽到她想休息時,除了不捨之餘,也有些感嘆,我問了自己: 「難道,要照亮他人,除了燃燒自己,沒有其餘選擇嗎?」嗯,肯定有更好的選擇。
一天晚上,我洗完澡準備放鬆,卻接到了這位 10 多年好友的電話:「你現在忙嗎?我覺得沒有人懂我,可以聊聊嗎?」我有些訝異。
上次與她對談是三個多月前的事,當時她的工作有很大的進展,看似各方面穩健成長的她,竟短短三個月就崩潰了,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原來,她與合作方發生分歧,其中的批評論斷,讓她覺得自己一輩子的努力都不值得,因這件事的綑綁,她感到「這個世界不屬於她」。
我花了三個小時的時間,陪伴她重整自己的世界觀,聽到她心懷感激的準備入眠,我倍感欣慰,但掛掉電話後我開始思考:「與世界斷聯的感覺,是我們生活的目的嗎?」
對焦美好生活使人前進,是我在做的事,不乏每天都會思考如何優化,但無論是透過自己的經歷,亦或聆聽客戶、朋友、陌生人的心路歷程。
我發現,透過詢問自己「對於現階段的生活型態,享受程度如何?」可以側面得出自己的「生活品質」滿意程度,如果生活中每個環節都能清楚對焦,那麼「良好的生活品質」或許離我們沒有這麼遙遠。

聽見獨處帶來的平靜
6th 初階培訓教練|苡庭
對我來說,組成生活最重要的,除了自己的空間,還要有自己的時間,讓我能夠好好的做自己。談到生活的品質,我想到一個近期在網路上流傳的新名詞「情緒房租」:「住在家裡的人必須承受同住家人的情緒,以此當作繳房租。」
我過往都住在家裡,雖然有自己的房間,但還是時不時會有家人的打擾、或是各種聲音干擾;不一定是無法專注,而是無法做自己。舉一個我自己的小例子:之前在家裡的一舉一動都很被注意,只要咳嗽幾聲,家人就會要我明天就去看醫生,讓我覺得生活得很壓抑。這股壓抑的情緒就是我的房租。
當時因疫情居家上班待不住而搬出去後,看影片會開始自言自語、或是捧腹大笑,明明就自己一個人還是會不自覺講話,發現自己會有這樣的新習慣之後也覺得很截然不同,或許就是一個人真的很放鬆,雖然租約到期結束後我就回到家裡住了,但這次的經驗也讓我更嚮往自己一個人生活的樣貌。
現在剛好人在日本打工度假中,繼上次自己一個人生活之後的續集。想到現在自己正一個人生活真的非常開心,在住處小浴缸泡澡的時候都會想著「自己一個人生活真棒」、「可以有安靜不被打擾的時間、空間」這些都是在家裡沒有辦法達到的寧靜,雖然只有短暫的泡澡時間,但足以讓我陶醉在當下。
對我來說,提升生活品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能夠獨處並且舒適的享受一個人的平靜,獨處的時間與空間,讓我能聆聽自己的聲音,並為我帶來更少的壓力和更好的生產力。
你呢?
「什麼樣的環境下」最能聆聽到自己的聲音?
「什麼樣的環境下」最有生產力?
「什麼樣的環境下」最沒有壓力?
這些問題你想到了什麼狀態的你
都歡迎寫下、打下來紀錄

Z世代生存指南 -自我教練工具包
你是不是也覺得⋯
對未來充滿迷茫,害怕被 AI 取代?
職涯剛起步就卡關,懷疑自己不夠努力?
看著身邊朋友升職創業,忍不住比較,越來越焦慮?
這次,我們專為你們準備了一份 #Z世代生存指南,幫助Z世代在這個變化快速的 AI
時代,重新釐清方向,擁抱不確定性,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和定位!
工具包重點內容:
1️⃣ 擺脫無止境的「比較馬拉松」
2️⃣ 面對躺平心態,找到內在動力
3️⃣ 在選擇過多時,學會做出真正適合自己的決定
4️⃣ 在 AI 時代中,發掘你的獨特價值
快來瞧瞧【Z世代生存指南-自我教練工具包】吧!

看完培訓教練夥伴的分享,你是不是也心癢癢的想要跟《擁報 Free Hug》的讀者們來點互動呢?歡迎所有經過培訓的夥伴與我們共同創造精彩的內容。期待收到你的投稿,為讀者們帶來不同的啟發與體會!
《擁報 Free Hug》Editorial Team
Contributors
以上是本期《擁報 Free Hug》的全部內容,歡迎你回信跟我們分享你的啟發、敲碗你想要看的主題,或是簡單的留下鼓勵,都會給我們編輯團隊很大的力量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