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6大職場溝通技巧,處理難搞的同事和主管

  • 作家相片: 法憲教練
    法憲教練
  • 7月10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已更新:7月29日

因為無法順利與同事溝通,而感到困擾?開會講半天像雞同鴨講?浪費時間,還讓氣氛越來越僵?在職場裡,我們會遇到來自不同背景、個性與做事風格的人。不是每個人都好溝通。這時候,懂得怎麼說話、什麼時候開口、又該怎麼設下界線,就成了關鍵。

文章目錄:


難搞同事主管的6個職場溝通技巧
難搞同事主管的6個職場溝通技巧

身為一位生涯教練 Life Coach,我經常陪伴客戶處理職場溝通上的卡關。

他們說:「我不知道怎麼開口才不會被當成情緒化」「我不想一直妥協,但又怕被說難搞」


也因此,越來越多職缺都明確把「溝通能力」當作必備條件,因為大家都知道:會溝通的人,才有機會推動改變、穩住關係、解決問題。


AndAction教練,讓溝通不再卡關



這篇文章,我會分享我常用的 6 大技巧:


6大職場溝通技巧


技巧1:先「聽懂情緒」,再回應工作內容


在職場上,最容易踩雷的溝通方式,就是對方有情緒了,你卻急著講邏輯、講流程。

很多人以為「處理問題就好」,結果卻在處理的第一句話,就把人惹毛了。


因為你忘了:對方來找你,不只是想解決事,而是帶著情緒來的


你可以先觀察對方語氣與神情,辨識情緒訊號

  • 講話加快、壓力詞多(一定、很急、怎麼都) -> 焦躁、不安

  • 話語斷裂、語氣低落、不看你眼睛 -> 失望、難過

  • 冷冷丟一句「你看著辦吧」-> 憤怒、挫折


接著,用以下這些同理句型讓你站穩情緒現場

「我感覺你現在有點急/壓力蠻大的?」
「你聽起來對這件事有點不太舒服。」
「我能理解這個結果會讓人很挫折。」


技巧2:不要硬碰硬,改用「提問」引導對方思考


當對方處在「情緒腦」的時候,邏輯會自動下線。你越想講道理,他只會越想反擊。這時候你不是該說服他,而是讓他「說服自己」,這樣才能達成有效的人際溝通


所以你可以用問句代替反駁。讓對方自己講出問題:

「你覺得這件事最大問題是在哪一段?」
「你希望我現在回應的是哪個部分?」
「我們現在是在討論責任,還是未來該怎麼處理?」


AndAction 教練培訓課程


技巧3:把模糊的話「具體化」,避免猜心疲勞


職場上最折磨人的,從來不是多難的任務,而是講不清楚卻一直丟要求的人


「我覺得這不夠好」

「這感覺有點怪」

「再快一點、再完整一點、再有感覺一點」


這種「模糊語言」,最容易讓人情緒內耗、效率崩盤,因為你永遠在對別人的腦補版本交作業。


所以,不要急著做,先釐清定義

你可以直接問:

「你說的『不夠好』,是指哪一部分?」
「這邊你覺得『怪』,是圖的色調?還是文字口氣?」
「你說要快一點,是明天中午前?還是今天下午就要?」

ree

技巧4:職場溝通要有底線,該收的爛攤子要分清楚


難搞的主管和同事,不會因為你忍耐就放過你,相反的,他們會變本加厲。本來只是幫忙一次,久了卻變成「誰的爛攤子你都要收」。


因此,你需要讓對方也負起後果,學會承擔,把「誰負責什麼」說清楚,避免模糊責任:

「我可以先把目前進度報告上去,但這部分是由你負責的內容,還是需要你提供說明。」
「這件事我無法完全處理完畢,我會註明目前是誰負責的區段還沒完成。」

技巧5:不認同≠對抗,學會「平和說不」


成熟的職場溝通,不是一直說好,而是會選擇什麼時候說不


在說「不」時,你可以先肯定對方的立場,接著清楚說明「我為什麼現在不行」,如果你願意,可以再提個替代方案


肯定:「我知道你希望能快點完成這部分,這點我完全可以理解。」
為什麼不行:「但我目前已經有三個專案在跑,若再接這一件會影響整體品質。」
提替代方案:「不過你可以問B同事,他比較熟這部分。」


技巧6|有些人不值得你深談,拉遠距離


以上五個技巧,適用於還有「調整空間」與「互動意願」的人。


不過總有那麼幾個人,溝通就像對著牆講話,還會反咬你沒同理、你很難搞、你誤解他、你情緒勒索他。


你說一句,他回三句;你想解決,他只想發洩。

這種人,你不需要跟他深談,你需要的是:拉開距離、降低接觸、保護自己


改變成「低接觸模式

  • 講重點、說明事實,不給情緒出口

  • 降低即時互動頻率,改用文字/文件處理

  • 不主動寒暄



AndAction教練,讓溝通不再卡關


技巧(項目內容)

適用情境

簡單小總結

一句提醒(Punchline)

技巧1:先「聽懂情緒」,再回應工作內容

對方情緒高漲、急躁或防禦時

不急著處理事,先回應情緒,等對方覺得被理解後再談細節。

先懂人,再談事。

技巧2:用「提問」取代對抗

遇到固執己見、容易爭論的同事或主管

提問能讓對方自己看見問題,比硬碰硬更容易讓對話進入合作狀態。

問,比說更有力量。

技巧3:把模糊回饋「具體化」

常覺得溝通不在同一個頻率上

把抽象詞變成具體行動,避免浪費時間猜測,快速進入解決。

別猜心,問清楚。

技巧4:設立界線,不承接所有責任

別人把爛攤子丟給你、責任模糊的時候

清楚劃分角色與範圍,避免被當成「職場垃圾桶」。

會說「這不是我該負責的」,也是專業。

技巧5:拒絕也能保持關係

別人拜託你超出負荷的工作,或臨時加任務時

拒絕不是壞人,誠實表達立場並留給對方替代方案,反而更受尊重。

說「不」不是拒絕人,是保護品質。

技巧6:啟動低接觸模式,避免無效對話

面對長期負能量、溝通無效的對象

用短訊息、避開寒暄,把專注力回到工作,保護專業與心理界線。

溝通不是犧牲自己,而是保護能量。



職場溝通不是每件事都要配合,有原則比討好重要


在職場上,會說話是一種能力,但懂得哪裡該沉默、什麼時候該說不、如何保護自己又不破壞關係,那才是真正的溝通智慧。


你不需要配合所有人,也不必讓每段對話都結束在「你好棒」或「謝謝你幫我」。


更重要的是清楚表達自己、願意理解別人,但不因此壓抑自己、不讓底線模糊、不為了「別人舒服」而讓自己委屈。


真正成熟的溝通,是:守住自己的原則,也尊重別人的邊界。


這些,都是可以學的。



關於職場溝通的 FAQ 問與答


1. 如果主管或同事「一直情緒化」,會不會是我該換工作?


不一定馬上要換工作,但這可能是檢視「環境適配度」的訊號。


先觀察:這種情緒化是暫時的壓力反應,還是組織文化的常態?如果後者,問自己:「如果我變得更會溝通,會有什麼改變?」是只能止血,還是能讓組織開始健康成長?


如果確定無能為力,不是你的衝動反應,那「換工作」或許是個正確決定。



2. 當我覺得「一直是我在懂人」很累,怎麼辦?


懂人的能量需要循環,如果你總是輸出而沒有被回應,最終就會乾涸。


所以,下一步不是硬把自己關起來,而是練習讓別人有機會懂你

  • 在信任的對象面前,丟出一句「我現在也需要被聽懂」。

  • 刻意停下來分享一點「真實狀態」,而不是整理過的版本。

  • 甚至允許自己有點「不懂人」,看會不會有人走過來理解你。



3. 怎麼判斷是「溝通問題」還是「價值觀不合」?


如果同一個衝突,換了三種溝通方式都還是卡住,很可能不是技巧問題,而是價值觀或結構上的衝突。


這時候比起修正話術,更重要的是「拉高層次」去看:我們的目標是否一致?彼此的「好壞判斷」是否差太多?這能避免你無止境地優化對話,卻沒動到真正的卡點。



4. 我已經用盡溝通技巧,但對方完全不動,怎麼辦?


當對方不動時,專注於「我怎麼調整自己的行動,讓這個合作還能前進?」甚至設計流程來減少碰撞。


有時候職場上最好的溝通不是更多對話,而是把系統改成「不需要那麼多對話也能運作」



5. 說「不」不會變成壞人,有可能嗎?


有可能,但前提是你要先放棄「想當每個人的好人」。


「不」之所以容易被誤解,不是因為拒絕本身,而是因為對方以為:你拒絕的是他這個人,不是這件事。


所以讓「不」變溫柔的方法,不在於包裝多好聽,而在於傳遞這個訊號:「我拒絕的是這個需求,不是你這個人。」


實際上,你甚至不用多講一句客套話,只要保留連結:

  • 「這件事我暫時做不到,但我還是想參與討論。」

  • 「這次我先不接,但之後有類似的合作我還是有興趣。」


當對方感覺到「你還在關係裡」,那個「不」反而會讓你更立體、更真實,而不是壞人。




想學更深的職場溝通技術?歡迎加入【初階教練培訓課】


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心裡浮現一句「這些技巧我也想練起來」,那你很可能,就是適合來學教練力的人。


AndAction 初階教練培訓課是一堂結合對話技巧、同理練習、提問邏輯與實戰演練的培訓課程,不只是讓你「學會傾聽」,而是教你「如何用一場好對話,改變關係、激發行動、創造影響力」。


不論你是職場管理者、自由工作者、心理學愛好者,或只是想更懂自己、也更懂怎麼支持別人,這堂課都會是你強化人際力、決策力、覺察力的重要起點。




AndAction 教練培訓課程



陳法憲 AndAction創辦人

瞭解更多AndAction:

AndAction Life Coach 教練服務網站:https://coach.andaction.cc

AndAction 教練培訓課程網站:  https://coach.andaction.cc/coach-training-program

歡迎與我們聯繫

留言


錨點 1
Group 3648.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