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適合使用「生涯教練服務」?3個評估標準告訴你答案
- AndAction 編輯團隊
- 3月2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3月31日
文章目錄:

「任何人都適合使用教練服務嗎?」這是一個很多人常問的問題。
Life Coach 聽起來很酷、很讚,彷彿是一種厲害的解法。但實際上,教練並不是完美的存在,也不是適合所有人當下就使用的工具。
我們在 AndAction 接觸過許多想進一步成長、尋找改變的人,發現是否適合進入教練合作關係,可以從三個評估標準來看:
當下狀態是否足夠穩定?
這點真的非常關鍵。如果對方目前正受到強烈情緒影響,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的運作或身心狀況,那麼這個時間點,可能不適合立即進入教練服務。
因為教練不是諮商師,無法也不應該替你過人生。教練的角色是一個引導者,引導你自己看見自己、為自己負責。如果狀態太過不穩,就很難進入這樣的對話節奏。
我們通常會建議先尋求「就近的支持系統」,像是:
能即時陪伴的朋友或親人
政府提供的免費心理諮商資源(例如:45歲以下每月免費名額)
專業心理師或醫療系統的協助
很多個案,在經過半年、一年的整理與照顧之後,再次回來與我們展開教練合作,會有非常不同的對話品質與自我認識。
是否願意採取行動?
教練是一種以行動為導向的合作關係。
這裡的「行動」不見得要是跳脫舒適圈的大突破,有時候是內在的覺察、寫日記、做一個小實驗,這些也都算是行動。重點是,這個人是否願意嘗試、願意開始。
因為教練終究是一個「離他很遠的人」。即使每週固定對話,教練都無法替他生活,最後能創造改變的,還是他自己。
我們希望的是:「不依賴教練,也能為自己創造進展。」真正理想的狀況是:即使沒有教練,也能行動;有教練,只是加速。
是否對教練的角色有初步認識?
有些人一開始會有些誤解,以為教練會給建議、給方向,但實際上,教練不會直接給答案。我們更多的是陪你對話、引導你設定目標、持續回顧與調整。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都會在正式合作前,安排初談(像我們 AndAction 就有 20~30 分鐘的客服初談),了解來談者的期待與現況,也讓對方初步了解:
教練不是顧問
教練不是講師
教練不會幫你決定人生選項
教練是幫你釐清、陪你走出自己的方向
如果一個人現在生活過得非常穩定(例如每天上下班、回家、偶爾外食),穩定到有點僵化了,對生活有很多疑問。這時他可能不適合進入教練關係,反而適合去問問他信任的前輩、業界導師或顧問,直接給他一些具體可參考的做法。
等到他累積了一些經驗,開始想更深地連結自己,這時候再來談「教練合作」,可能才是最適合的時間點。
小結:什麼樣的人,現在「適合」教練服務?
教練不是萬靈丹,不是每個時候都適合使用。但當你狀態穩定、願意行動、了解教練的角色時,它就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陪伴與對話方式。
如果你正在考慮是否進入教練服務,不妨先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我現在的狀態夠穩定嗎?
我願意為自己做出一點點行動嗎?
我理解教練不是要給我答案,而是陪我一起找答案嗎?
如果你準備好了,歡迎預約我們的【教練初談】時間,聊聊你目前的狀態,看看是否適合開始這段合作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