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報 Free Hug No. 11》共同經驗的真實信任
- Chloe教練
- 7月4日
- 讀畢需時 13 分鐘
每月送達的一份擁報,來自 AndAction 的 Free Hug。

共同經驗的真實信任-總編輯引言
擁報的關係系列議題來到「友誼關係」,我們從幾個不同方向與大家分享:教練與朋友的差別、教練如何協助客戶建立社交支持、教練們對友情的看法轉變,以及 AndAction【跨屆交流會】參與教練的心得。
正向社交圈,怎麼建立?
你可能會好奇【跨屆交流會】和友誼有什麼關聯?除了分享 AndAction 七月即將舉辦的活動外,我也想介紹【跨屆交流會】是我們試圖打造的正向成長社交圈。
所有參與者都受過教練培訓,懂得傾聽、支持,並對幫助他人成長充滿熱情。交流會有種難以言喻的氛圍:活動進行中,大家自然放下手機,輪流發言時,彼此專注傾聽、回應與提問。我的想法與疑惑幾乎都能被承接與回饋,那種被接住的感覺,讓我感受到「我的存在是重要的」。這正是擁有共同經驗的一群人,能帶來的正向能量。
教練對話與友情的差別
教練能提供的專注陪伴,是朋友難以取代的。當你卡關,朋友可能說:「不要想太多啦,出去走走就好。」而教練會問:「你想處理這件事的動機是什麼?」這種不同層次的支持,是友誼之外的另一種需要。
當然,教練與你的連結多來自你主動提供的資訊,在日常參與程度上確實不及朋友。因此在這期擁報中,Chloe 也分享她在教練實作中讀到的【7 個評估社交圈的自我提問】,協助大家覺察目前的社交狀態。
共同經驗,是友誼關係的開始
我們在人生不同階段,能長久維繫的朋友本就不多,除了珍惜這些摯友外,也得重新看見現代社交的樣貌:我們的互動越來越多是在通訊軟體與社群平台中完成。
但孤獨感卻更勝以往,也讓我們思考交流的本質——即便科技讓聯絡更方便,情感的累積,仍需要真實的共同經驗。
如果你是 AndAction 的培訓教練,歡迎報名【4th 跨屆交流會】;如果你不是,也沒關係,可以參與教練培訓,或主動地創造自己的【正向成長社交圈】,從一次聚會、一場對話,開始與身邊的朋友建立難忘回憶吧!

教練對話與朋友聊天的本質差異:
你需要的是安慰,還是改變?
AndAction 專欄|彥麒教練
一杯熱茶,還是一份行動計畫?
想像一下,你剛經歷了一場職場挫折,滿腹委屈。你找朋友傾訴,朋友聽完你的抱怨,陪你一起抱怨主管的不合理,然後說:「這真的太誇張了,你應該離職!」當下的你感覺到了支持與安慰。但幾天後,你卻依然困惑,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又或者,你選擇與一位教練進行對話。教練沒有急著站在你的角度同情你,而是耐心地問道:「你覺得這件事最讓你感到困惑的部分在哪裡?」、「如果你真的離職,你期待的下一份工作會是什麼樣子?」這些提問促使你深入思考,讓你開始探索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未來的行動方向。
這便是朋友聊天與教練對話的本質差異所在:朋友能提供情緒上的支持,教練則能帶你從情緒支持走向認知啟發,最終制定出有效的行動方案。
對話的三層價值:情緒、認知與行動
對話的價值可以分成三個層次,明確地體現出朋友聊天與教練對話之間的不同效果。
第一層:情緒價值—如同一杯熱茶
與好朋友之間的聊天,最大的價值在於提供情緒上的支持與舒緩。當你感到壓力、焦慮時,朋友的陪伴如同一杯溫暖的熱茶,給你當下的安慰。然而,我們也常常發現,這種舒緩通常是暫時性的,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核心。
第二層:認知啟發價值—如同一面鏡子
但當我們進入教練的對話時,教練不僅僅提供情緒上的支持,更透過專業的提問技巧,協助你看見自己內在的盲點,反映出你真正的需求與信念,就像一面清晰的鏡子。
例如,教練可能會問你:
• 「你認為真正阻礙你的因素是什麼?」
• 「如果你持續現在的狀態,半年後你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這種覺察式的對話設計,需要專業技巧,並非一般朋友聊天所能達到的效果。
第三層:行動改變的價值—如同一份行動計畫
同時,教練對話最高層次的價值,在於將你的認知啟發轉化成具體的行動方案。教練不會代替你做決定,而是協助你制定專屬且實際可行的計畫,指引你一步步地向前邁進。
這種對話的獨特性在於,它融合並超越了簡單的情緒支持與認知覺察,而是真正賦能於你,讓你能夠掌握主動權,有效地面對並解決問題。
教練對話 vs 朋友聊天:當你真正渴望改變時
當你僅需要情緒上的安慰時,朋友絕對是最好的陪伴者。但若你發現自己反覆陷入同樣的困境,渴望真正的改變,教練對話將會是更有效的工具。
因此,下次當你再次陷入困境時,試著問自己:
「此刻我真正需要的,是一杯暫時的安慰熱茶,還是一份能夠指引我改變現狀的行動計畫?」如果你的答案是後者,那麼教練對話,將會是你值得嘗試的下一步。

當客戶想要專注在自我的成長與目標,
但身邊朋友卻無法給予支持時,教練會如何協助他?
教練實作專欄|Chloe 教練
當我們決定專注於自我的成長與目標時,卻發現身邊的朋友無法給予支持,這難免讓人感到沮喪、失落,甚至有些孤單。如果是我,我會先和客戶一起釐清,他認為朋友不支持的原因是什麼?這些關係對他的影響又是什麼?
在《真正無懼的身心防彈術》這本書中,提到如何選擇對身心健康有益的朋友。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你就是最常相處的五個人的平均值」,因為這些親近的朋友影響著我們的觀點與價值觀,彼此相似性高,相處起來輕鬆自在。但隨著時間過去,當我們開始成長,這種相似性有時會開始產生落差。
試著想想,當你與這些朋友相處後,是感到充滿能量、收穫滿滿,還是感覺被消耗、需要好好休息?當你分享近期的成長與目標時,他們的反應是充滿好奇、想了解你的做法,還是覺得你想太多、不以為然?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感到困惑,試試以下書裡的這些問題,來誠實評估你的社交圈。
誠實評估社交圈的 7 個自我提問
• 提問ㄧ:如果你不確定哪些關係對你的成長有幫助,可以問問自己:
• 提問二:當我提出想法或意見時,對方是願意傾聽還是習慣批評?
• 提問三:當我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對方是認真在乎還是覺得無所謂?
• 提問四:他們開的玩笑,是讓我會心一笑,還是帶著嘲諷意味?
• 提問五:我是最後一個才知道朋友間的消息,還是他們願意主動分享?
• 提問六:當我遠行時,對方是關心我的近況,還是根本不在意?
• 提問七:在這個群體中,我感到自在,還是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和這些朋友相處後,我對自己的評價是提高,還是降低?
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多數是負面的,也許是時候重新思考這些關係,讓自己處於更支持你的環境裡。
成長的步調不同,關係會有變化
成長有點像跑步,起初大家的步調可能一致,但隨著時間過去,有些人加速,有些人維持原速,距離自然就出現了。但快或慢並沒有對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
有個客戶分享,他二十幾歲時很愛和朋友聚會到半夜,但到了三十幾歲,他開始重視健康,想要早睡早起去健身。於是,他參加朋友聚會的頻率變少,朋友笑他「變無聊了」,但他偶爾參加時,卻又覺得格格不入。這讓他開始思考,這些朋友是否仍然適合現在的自己。
有時候,朋友希望你維持原本的樣子,並不是惡意,而是他們習慣了你的舊模樣,不知道該怎麼適應你的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三個方法,讓你自在成長
1. 溝通調適:讓朋友理解你的選擇
有時候,朋友的不支持來自於誤解,試著用溫和的方式與他們溝通:
「我知道你關心我,但這件事對我真的很重要。」
「你不一定要認同我,但能不能支持我呢?」
「我很珍惜我們的友誼,也希望你能理解我的選擇。」
如果朋友仍然反對,那就試著調整互動方式。不同的朋友適合不同的相處方式,有些朋友適合一起放鬆玩樂,但不一定適合成為討論夢想與未來的夥伴。
2. 設定界線:減少消耗能量的關係
觀察自己與哪些人相處時感到有活力,哪些人則讓你感到疲憊。
如果朋友的話語總是讓你懷疑自己,試著減少這類互動的頻率。
不一定要與這些朋友疏遠,但可以選擇不再與他們分享你的目標,輕鬆地維持關係即可。
3. 擴展新的支持系統:找到願意支持你的人
加入適合的圈子:參加與你目標相關的學習社群、興趣社團或專業團體。
找到同樣想成長的人:這不一定是新朋友,也可能是舊朋友當中,比較能理解你的那幾位。
利用線上資源:如果身邊沒有適合的朋友,也可以透過社群媒體,找到與你理念相近的人。
用舒適的方式調整關係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向,當你的步調改變時,原本的朋友不一定能立即跟上,但這並不代表你們的友誼就此結束。重要的是,你可以選擇如何互動、如何調整這段關係,讓自己在成長的同時,也擁有適合的支持環境。
當你專注於自己的目標,適合的關係也會自然流向你身邊。與其糾結於過去的友誼,不如用開放的心態迎接新的支持系統,讓自己自在地向前邁進。

主動,但不帶期望的出擊
4th 初階培訓教練|諾亞
關係中的主動,曾以為是為了要靠近誰,最後才發覺,我其實是更靠近了自己。
熱臉貼冷屁股的難過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5 人平均」理論?人最常接觸的那 5 個人,會形塑你的狀態。你有想過想在身邊留下哪 5 個人嗎?你有試過主動跟他們保持關係嗎?那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
我曾很認真地評估過,我希望哪些人成為我的親近 5 人,並且也付諸行動去跟他們保持關係。
但實際上,這些我積極想保持關係的人,到現在沒有一個真的成為我的核心交友圈。也曾遇過我每半年去邀約朋友吃飯,到後來被以不同形式的原因回絕。
教練問我:你是目標導向的人嗎?
我對這個結果感到沮喪,也跟我的教練夥伴分享這個狀態,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在我的腦袋中敲響了一陣轟鳴:「你是目標導向的人嗎?」我愣了幾秒,因為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自己,我一直覺得自己是隨意隨性地朝著某個方向前進。
友誼,一個巴掌拍不響
後來我默默地把打造理想交友圈的想法拋到腦後了(我真不是目標導向的人吧!教練!),再次回到那個隨意隨性地前進的狀態,但是面對朋友關係,我也有了新的想法。
在這段積極打造朋友圈的旅程後,我理解到一件事情:「所有的關係,都是雙向奔赴。」
如果嚮往的是跟朋友自在交流的片刻,那麼對方是不是我們最常接觸的那 5 個人,有什麼影響?就算是很久不見的老朋友,若我們再次相遇的時候,兩人都真誠地敞開心胸,投入當下彼此相處,不也達成了心中的嚮往嗎?
保持開放的認識朋友,不帶期望的相處
現在,我的交友圈來自許多不同的團體,我最常接觸的 5 個人都是我的家人,再來是我的合作夥伴,最後是一些因為興趣而認識的朋友,我才發現,這並不影響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並不是因為靠近他們,我才成為現在的我;而是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他們剛好同行。未來如果在哪個路口,他轉彎了或我停下了,都沒有關係,至少我們一起擁有了一段珍貴的記憶。

四季流轉,友情依舊
11th 初階培訓教練|小月
友情恰如四季,有溫暖如春、熾熱如夏、也有秋的成熟與冬的沉靜。每一段友情,都是四季的流轉,在不同的情節裡,展現不同的樣貌。
【春 相識與萌芽】
如春的友情,是嫩芽破土而出,一切都是新的、充滿希望的。彼此在某個契機下相識。那時會充滿好奇,努力了解對方的喜好、習慣與夢想,就像春天的花朵彼此交錯生長。
此時的友情很純粹,沒有太多考驗,只有新鮮感帶來的歡樂。我們分享彼此的事情,計畫著未來的冒險,像微風般輕盈,充滿可能性。
【夏 熱烈與高峰】
如夏的友情,是最炙熱、充滿活力的。像陽光下的樹葉般茂盛,彼此依靠,享受著相處的每一刻。一起大笑、一起瘋狂,甚至偶爾爭執,但這些都讓關係更加深厚。
此時的友情經得起風雨,因為已經熟悉對方的個性,也知道如何相互包容。像夏日驟雨過後,天空更顯澄澈,在磨合與理解中,友情更加堅定。
【秋 沉澱與轉變】
如秋的友情,帶有一絲成熟與沉靜。開始理解,並不是所有的友情都能永遠如夏日般熱烈。生活變遷讓我們走向不同的道路,也許聯繫變少,但每一次交談,仍然充滿溫度。
這時的友情,是秋天的楓葉、不再年輕,卻帶著豐收的韻味。我們學會尊重彼此的選擇、接受變化,而不是強求時光停留在某個瞬間。那些曾經一起走過的路,是我們心底最珍貴的回憶。
【冬 沉靜與堅定】
如冬的友情,沒有春夏的活力,但卻是最穩定、最深沉的陪伴。即使不常聯絡,心裡仍然知道,當需要時,那個人一定會在。
此時的友情,是靜靜飄落的雪花,沒有過多的言語,卻有最深的理解。不再需要時刻黏在一起,但每當回首,仍能感受到那份從未改變的真心。友情、不再受時間與距離影響,而是成為生命中最可靠的依靠。
【四季流轉,友情依舊】
友情如四季,經歷過春的萌芽、夏的熱烈、秋的轉變、冬的沉澱,終會找到最適合的模樣。有些人陪伴度過了一個季節,有些人卻能走過一整年,甚至一輩子。
無論身處哪個季節,真正的友情不會因時間而褪色,而是如四季般循環變換,在不同的時刻,以不同的方式溫暖彼此的生命。

友誼之美在感受當下
11th 初階培訓教練|lumi
變化是這個世界唯一恆久不變的事物。當生命的時間軸向前推進,個人與環境的關係也不斷轉變著。在物換星移之間,摯友的連結稍不留神或許就會變得若有似無,陌路也可能在無意間結為至交。因為這樣的無常,每當我沉浸在一段美好的友誼中,對於關係淡化的恐懼也總會隨之而生。
曾經,恐懼的念頭驅使過往的我在面對一段亟欲珍惜的情誼時變得患得患失,總試圖將友誼的線緊攥在手中、恨不得這段關係以當前的美好狀態永久保存。然而,交友關係就如人類的手,愈是緊握拳頭、手中能容納的空間也愈小;相反地,若將手掌張開,掌上的空間卻變得彷彿能包羅整片天空。
真正讓我得以在關係中放鬆心態的關鍵在於「一期一會」的念想,這是我相當喜歡的一句日文成語,意思是人與人之間的每一次相聚都是獨一無二、期勉人珍視每一個與好友共度的當下。我是在迷戀上獨旅之後領悟到這句話的真諦,並將這個詞彙作為了我的人生信條。
從相對封閉的校園環境被解放至開放世界後,旅行一直是我結交新朋友的重要媒介。青旅是神奇的場所,不論來自何方、似乎只要踏進這裡,一切皆會因旅行而和諧地連結在一起,和法國人分享點心、和德國人一起賞畫、和澳洲人共組牌局、和以色 列人一同料理......,我在青旅所締交過的珍貴友誼不勝枚舉。
然而,在不斷開啟邂逅的同時,青旅亦是不斷在面臨分離的地方。踏出青旅這個短暫的交點,旅人們就將各奔東西。離別的感傷是旅行的日常,而我在面對這不曾間斷的分離時才真正學會了心無旁鶩地享受邂逅當下的彌足珍貴、珍視每一個無法重來的共處時光。在旅行裡,結束是必然的,所以應該使勁把握的並非這段關係的線,而是關係尚存時,彼此共創的時光。
比起在意這份情誼是否延續得長久,盡情感受與眼前人相交的此刻才是最重要的。正因為是無法重複經歷的一期一會,正因為不斷變化、甚至可能消逝在某一天,那些影響著我們的友情才顯得熠熠生輝。

跨屆交流會分享
餘波盪漾,我在前進的路上
11th 初階培訓教練|林海莉
第一次參加 AndAction 的跨界交流是在初階教練結訓的前一天,我們這屆的感情特別好,更促使我產生好奇:其他屆的學員是不是和課堂上的夥伴一樣,渴望成長亦充滿能量呢?帶著這般期待的心情,我和夥伴一起報名了第三屆的跨界交流。
對我來說,在跨界交流活動上最深刻的,不是知道之前上過人生教練培訓課的夥伴有沒有持續發展他們的教練生涯,而是遇見一群忠於自己內在聲音,並勇敢付出行動的人,這讓我對自己想完成卻遲遲沒有開始的事,有了前進的力量。
「我想在今年出一本書。」活動上,主持人要我們寫下在今年想完成的事情,我簡單地在便條紙上寫下,到現在那張紙還夾在我的手帳本中,提醒著自己。社群中的教練們,總是抱持著極大的熱情在支持對方想達成的事,也不乏有更行動派的教練,拿起手機將我此時此刻想達成的心情錄下,讓我感覺這件事不完成不行,這是我給自己的承諾。
活動結束後,我們互相追蹤正在經營的社群帳號,雖然追蹤人數不多,但看著彼此在各自的領域上努力耕耘,總會激勵著我,不要忘記自己此刻想做的事,因為還有一群人,和你一起努力著,你並不孤單。
詳情請於教練社群裡了解 (參與過初階培訓者即可報名參加)

AndAction 近期活動分享
🔥 教練式工作坊五月試辦場即將登場 🔥
七個主題設計:量身打造的內在探索旅程
或許你也參與過許多工作坊,但教練式工作坊帶來的不只是知識,而是一場內在對話與成長體驗。在這裡,你可以 「看見自我,畫出你的生命故事」,學會 「從卡住到行動,善待想太多的自己」,也能在 「森呼吸五感體驗」 中感受毫不費力的放鬆。
當我們開始探索內在,無論是 「設計你的理想團隊互動」,發掘 「慣性優勢煉金術」,或是學習 「孩時不能講,長大如何說」,我們都在一步步突破框架,活出更理想的自己。最後透過 「思緒開關 ON:六頂思考帽與情緒決策實驗室」,我們將學習更全面地思考,讓每次選擇都更具智慧與創造力,成為自己的支持力量!
歡迎參與過 AndAction 初階培訓的夥伴參與,詳情請於教練社群裡了解
《擁報 Free Hug》Editorial Team
Contributors
以上是本期《擁報 Free Hug》的全部內容,歡迎你回信跟我們分享你的啟發、敲碗你想要看的主題,或是簡單的留下鼓勵,都會給我們編輯團隊很大的力量唷!

Комментари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