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識地,我慢慢成為了自己不喜歡的人
思想上的「應該」,很多都是在成長過程中無意識生成的。
像是從出生開始,身上的基因就已經無意識影響著我們的食物偏好及性傾向。思想和日常行為,更是經常在家庭與社會環境的影響之下,透過不斷重複而成為無意識的反應。
舉個生活化的例子:在超市購物時,經常會下意識選擇家中常用的品牌,而非根據自己的需要重新挑選。因為經過多次重複後,這些動作已經自動化了。
對重要抉擇的無意識,經常讓人陷入矛盾
除了日常習慣,我們對「人生重要抉擇」的看法及反應,也常常是以這樣的自動化模式進行,而非透過有意識的思考和決策。大腦會自動啟動一個相應的框架,不自覺以熟悉的視角和價值觀解讀身邊的人事物,無意識地將事情視為非要達成或無法改變,對我們的思考和行為產生影響:
有伴侶才會快樂 (非要達成)
買房才有安定感 (非要達成)
有好的事業才算成功 (非要達成)
都三十五歲了,怎麼可能再換工作 (無法改變)
要高富帥、白瘦美,才能擁有一段關係 (無法改變)
內向、慢熟就不容易有好的人際關係 (無法改變)
然而,這些思考框架可能都存在盲點,導致我們用相對固定、偏見或片面的視角去理解事物,無法看到框架外的其他可能性及發展空間。
當這些「無意識的框架」與「對生活的期待」產生一定程度的矛盾,我們就容易產生憂慮、生氣等自己都不一定能清楚說明的情緒。
無意識地處於框架中,就容易覺得沒有選擇,逼自己急急忙忙達成不完全認同的目標,最終被這些僵化的框架限制,卡在原地停滯不前。
如果覺得人生卡住了
可以試著讓自己停下來,覺察那些原本沒有意識到的框架。找出框架外的不同選擇,利用相反事實來化解內心的矛盾:
有伴侶才會快樂?好多擁有伴侶或結婚的人也仍在抱怨和憂慮 (相反事實),或許擁有一段關係,不見得是快樂的關鍵。
買房才會有安定感?身邊很多朋友背了房貸後,生活好像變得更不安定 (相反事實),維持現狀也許更適合我。
有好的事業才算成功?即使沒有好的事業,但我仍能從付出和給予當中,感受到自己是成功的 (相反事實),這不是也很好嗎?
年紀不小,就不能換工作了嗎?麥當勞創辦人克羅克、漫威之父史丹李、Netflix創辦人哈斯廷斯,也都是在那些看起來「為時已晚」的年齡才成就事業 (相反事實),現在開始應該也還有很多機會吧。
長相普通,就不容易交到男女朋友?很多不具備「高富帥」「白瘦美」條件的人也都有幸福的感情 (相反事實),情路順不順,似乎更取決於自己的個性。
個性外向才能有好的人際關係?我的老闆也是內向、慢熟的人,但他運用自己的貼心、善良,也獲得很好的客源和人際關係 (相反事實),所以我好像也不需要強迫自己變得外向?
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受環境與經歷的影響,累積為預設的態度與行為原則,這往往不是自己能控制的。「無意識」不是壞事,它是基於人類生存的必要,為不斷發生的日常進行自動化處理,節省大腦有限的認知資源。
然而,在某些重要時刻,我們確實需要去發展覺察的能力,有意識地重新看待那些平常不會注意、但深深影響著我們的議題。
本文摘自《擁抱停頓》- 覺察自我框架篇
瞭解更多AndAction:
我們的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daction.cc/
AndAction Life Coach 教練服務網站:https://coach.andaction.cc
AndAction 教練培訓課程網站: https://coach.andaction.cc/coach-training-program
歡迎與我們聯繫: contact@andaction.cc